寒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段充满欢乐与放松的时光,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财产安全风险。无论是返乡途中,还是在家休闲娱乐,又或是参与各类社会实践,都需要时刻留意财产安全,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居家期间的财产安全
1.网络诈骗需警惕:
寒假期间,大学生上网娱乐、社交、兼职的时间增多,这也给网络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兼职刷单骗局、网络交友诈骗、虚假中奖信息等。比如,一些诈骗分子会在社交平台发布高薪兼职刷单的信息,先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随后诱导大学生投入大量资金,最后卷款跑路。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交友与大学生建立感情,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因此,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坚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刷单兼职,不随意向他人转账汇款。

二、兼职与社会实践中的财产安全
1.兼职陷阱要识破:
许多大学生会利用寒假时间寻找兼职工作,锻炼自己并赚取一些零花钱。然而,兼职市场存在不少陷阱。一些不法中介会以收取“中介费”“押金”等为由,骗取大学生的钱财,却不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还有些不良商家会在大学生完成工作后,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在寻找兼职时,要选择正规的招聘平台和渠道,仔细阅读兼职合同条款,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和收费要坚决拒绝。如果可能的话,提前了解公司的信誉和口碑,避免陷入兼职骗局。
2.社会实践活动财产安全: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调研、志愿者服务等,如果涉及携带贵重设备(如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要妥善保管。在活动过程中,不要将设备随意放置,离开时要确保设备已妥善收好。同时,在与团队成员合作时,要明确财物的保管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清导致财产损失。
三、网络支付与理财安全
1.网络支付安全:
寒假期间,线上购物、消费频繁,网络支付安全至关重要。使用移动支付时,要确保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避免连接不明来源的公共 Wi-Fi 进行支付操作,因为这些网络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支付信息。设置复杂且独特的支付密码,不要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易猜的数字作为密码。同时,开启支付软件的指纹支付、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功能,增加支付的安全性。在进行网上购物时,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仔细核对支付信息,避免因输入错误导致资金损失。

大学生在寒假期间要时刻牢记财产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在出行、居家,还是参与各类活动时,都要提高警惕,避免财产受到损失,让自己度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的寒假。
图/文:信息工程开元平台(中国)科技公司
审核:海涵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