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组织 
 学生活动 
 
  学生组织    
三下乡 | 立足实践,感悟青春——“暖信向阳”志愿服务队心得感悟(三)
2025-07-26 23:32 信息工程开元平台(中国)科技公司  审核人:

郭佳怡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有幸参加开元平台(中国)科技公司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经历会像一颗明星在我的回忆里闪烁出屡屡星光,在我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收获颇丰。在6月29日下午,我们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乘车去到了驻马店正阳县陈庄社区,我们的三下乡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从刚开始开展后勤保障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进行卫生清扫;社区欢迎我们的到来,随后在7月1日与我们一起去到正阳县刘邓大军强渡汝河血战雷岗纪念馆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社区力量”主题活动;7月3日共同走访“中共正阳县委旧址”;7月7日我们志愿服务队去到了正阳桥红色主题公园;几次活动的开展让我了解到了正阳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让我对这个地方又多了丝丝敬佩的情感。7月14日我们和君羲公益联合会前往正阳县福利院开展参观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的温暖,增强了我们的社会担当与奉献意识。

从挥洒汗水帮社区除草,开展“筑牢反诈防线,守护平安社区”活动;到协助社区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走进社区开展反邪教宣传、普通话宣传、防溺水宣传、文明交通宣传;最后走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便民APP需求问卷调查走访。开展赋能社区数字能力建设,让社区工作开展更加方便快捷,让三下乡的效应更加长久。

在那里我也有很大的自我提升,学会了写活动策划和宣传稿,我的拍摄技术和剪辑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刚开始的第一天打扫卫生volg的简单剪辑,到后来的参观中共正阳县委旧址的拍摄剪辑,再到最后我们的讲好正阳故事第三幕剪辑。每天进行思政学习,积极学习党的方针和政策,更加向党组织靠拢,感受基层群众的生活。

这次三下乡生活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蜕变。它让我更加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让基层更加美好。未来我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属于我的一份力量。

齐宇彤

十四天的驻马店三下乡之旅,像一本被细心填满的日志,每个日期都标注着独特的成长印记。

初到那天的欢迎仪式上,书记为我们安排介绍社区环境,带领我们参观居住环境办公地点餐厅等等,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地社区书记的付出及用心,打扫社区环境时,看着同伴们洗碗筷擦窗户、摆桌椅的身影,突然明白“团队”二字的分量——志愿服务从不是单打独斗。

红色教育是此行最深的触动。在中共正阳县旧址,泛黄的文件和老照片诉说着先辈故事;雷岗基地的刘邓大军纪念馆里,讲解员指着作战地图说“当年战士们就靠双腿在这片平原上奔袭”;让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这些时刻让我懂得,“初心”不是抽象的词,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日常服务里也藏着最真实的感动。给老人讲防诈骗知识时,大妈认真听讲的样子;社区除草时大家手磨出红痕却笑着比谁除得快;参观福利院时院长的和蔼亲切,园内环境的干净整洁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用心付出;教社区工作人员用Excel时,工作人员学会制作表格后眼里的光……这些细碎的互动,比任何成就都更让人踏实。

最难忘的还是和同伴们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一同做饭,在夜晚一同夜行到植物园举办活动,一同为小伙伴庆生,在休闲时间陪社区小朋友们下象棋,这些看似普通却不平凡的日常却成为我此次三下乡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离村前整理材料,翻到大家写的宣传稿和拍摄的视频素材,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把驻马店的蝉鸣、老乡的方言、同伴的笑脸刻进了记忆。这次实践教会我的,是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平凡服务中体会价值。未来再想起这段日子,一定会记得:那些沾过泥土的裤脚、被汗水浸湿的衬衫,都是青春里最珍贵的勋章。

尹鑫

这个夏天,我怀着期待与热忱参与了开元平台(中国)科技公司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为期两周的实践中,我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更对基层社区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也学到了许多技能。

日常生活中,原本些许对外社恐的我能鼓起勇气在公园中向散步的行人发出了在手中犹豫不决的安全知识宣传单,在对小程序社区居民意见调查时拿出问卷向社区沿路居民询问建议,在早晨接待了来社区找工作人员办事的大娘还有来社区参与返家乡活动的其他大学生,这次三下乡之后,聊天也放的开了,不在那么唯唯诺诺,看到外人都不敢开口,平日工作的闲暇之余和学姐学长们一起聊天,娱乐,心态上也变得更加阳光积极;并且做饭方面我的厨艺有了质变,一向没进过厨房的我,仅保留着在网上学到的一些做饭步骤开始尝试掌勺,效果显著,做的饭大家给出了一致好评,甚至喊我大厨,内心也是感到十分开心,也渐渐喜欢上了做饭这种感觉。

工作上,在学姐学长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写策划案,宣传稿这些原来没接触过的东西,习得了新技能;平日社区书记对我们讲的一些建议也教会了我许多在工作上的方式和学习上的方向;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也锻炼了我的内心,克服了社恐的障碍,也学会了许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社区的除草活动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心,对于工作上的苦和累不在偷懒和逃避,变得认真起来。

这次旅途我收获颇丰,认识了学长学姐和同级的伙伴们,做饭、写稿、写策划、宣传活动、问卷调查、电脑维修等等一系列收获,还有个人心态的改变,能与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友好沟通,逐渐变得开朗大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也更有毅力,更加积极向上。三下乡这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会永远铭记这段经历,带着收获和感悟,继续前行。

何洁

十四天的陈庄社区“三下乡”实践,像一场沉浸式的成长课。从厨房灶台的油污到社区绿地的清爽,从雷岗纪念馆的红色记忆到福利院的纯真笑脸,再到Excel表格里的高效密码,每个片段都刻着“实践”二字的重量。这些具体而鲜活的片段,拼凑出我对“奉献”与“成长”最真切的理解。

我们住的社区服务中心附带着一间小厨房,是大家每天吃饭的地方。我们分工明细:有人专门用钢丝球蹭掉灶台上的焦痕,有人蹲在地上抠地砖缝里的油污,有人把调料瓶擦得锃亮再按类别摆好。当厨房从油腻腻变得窗明几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亮堂的台面上,连煮面条都觉得比平时香。原来,对待生活的态度,就藏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里——对自己吃饭的地方用心,其实是对“好好生活、好好做事”的基本尊重。

帮社区绿化带除草那天,工具刚分发完,男生们就围着除草机跃跃欲试——第一次握起那台嗡嗡作响的机器时,力道没控制好,刀片蹭过地面带起一串泥土,溅得裤腿上都是;有人专门操作机器沿着边缘割,有人跟在后面用耙子把草归拢,有人负责一趟趟往垃圾车里运。机器的轰鸣声、耙子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大家互相提醒的喊声混在一起,倒像一首特别的歌。那天我突然懂了,团队协作从来不是各司其职的冰冷分工,而是你累了我搭把手,他忙不过来我多跑一趟的默契。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把看似繁琐的事做得又快又好。这大概就是实践教给我们的: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并肩。

在纪念馆,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实物诉说着先辈们为守护家园的热血担当,那份“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让“责任”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在福利院,孩子们递来的手绘卡片、奶声奶气的问候,又让这份担当有了温柔的注脚——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历史的接力棒,更是用真诚陪伴传递温暖的使命。一静一动间,早已明白: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拥抱当下,心怀他人、甘于付出,便是对初心最好的践行。

最后几天,我们给社区工作者做了Excel培训。起初担心他们会觉得枯燥,没想到书记认真地记着笔记:“学会了这个,统计居民信息就不用熬夜算了!”看着他们熟练做出数据表格,脸上露出的笑容,比任何赞美都动人。原来“数字建设”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能帮社 区工作者省出时间多去走访一户居民,能让老人的体检信息更清晰的“工具”。这些小小的技能,连接起的是更高效的服务,是社区里实实在在的便利。

十四天的陈庄社区实践,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我在油污、汗水、故事、笑声和数字里,读懂了“脚踏实地”的分量。它教会我:青年的成长,不在课堂的书本里,而在走进社区的每一步里;人生的价值,不在多么耀眼的成就里,而在那些被我们温暖过的瞬间里。陈庄社区的烟火气、人情味,会一直留在我心里。往后想起,一定还是会记得:那些一起擦过的灶台,拔过的草,听过的故事,逗笑过的孩子,教会的表格——这些点滴,都是青春里最珍贵的印记。

关闭